1. 李阳冰
字仲温,赵郡人。李白之从叔。宝应元年,为当涂令,白往依之,曾为白序其诗集。官止将作少监。工篆书。
2. 李隆基
明皇帝
3. 李韶
暂无作者简介
4. 李颀
李颀,生卒年不详,赵郡人。开元进士,曾任新乡县尉。所作边塞诗,风格豪放,七言歌行尤见特色。有《李颀诗集》。
5. 李频
李频,字德新,睦州寿昌人。少秀悟,逮长,庐西山,多所记览,其属辞于诗尤长。给事中姚合名为诗,士多归重,频走千里,丐其品,合大加奖挹,以女妻之。大中八年,擢进士第,调秘书郎,为南陵主簿,判入等,再迁武功令,俄擢侍御史,守法不阿徇,迁累都官员外郎。表丐建州刺史,以礼法治下,建赖以安。卒官,父老为立庙梨山,岁祠之。有《建州刺史集》一卷,又号《梨岳集》,今编为三卷。
6. 李馀
李馀,蜀人,工乐府,登长庆三年进士第。诗二首。
7. 李骘
李骘,官至江南西道都团练、观察、处置等使。诗五首。
8. 杜之松
杜之松,博陵曲阿人。隋起居舍人。贞观中,为河中刺史。尝答王绩书云:康成道重,不许太守称官;老莱家居,羞与诸侯为伍。仆岂不能正平公之坐,敬养亥唐;屈文侯之膝,恭师子夏。其雅尚可知矣。诗一首。
9. 杜俨
杜俨,新安丞。诗一首。
10. 杜元颖
杜元颖,杜陵人,如晦五世孙。贞元十六年登第,又擢宏词,累官司勋员外。穆宗时,拜中书舍人。不阅岁,至宰相,再期,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。太和中,贬循州司马。有五题诗一卷,今存一首。
11. 杜光庭
暂无作者简介
12. 杜兼
暂无作者简介
13. 杜周士
暂无作者简介
14. 杜审言
杜审言(公元648?- 708年),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,杜甫的祖父。他的诗以浑厚见长,精于律诗,尤工五律,与同时的沈佺期、宋之问齐名。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。杜甫有云:“吾祖诗冠古。”史称杜审言有文集十卷,大多散佚不闻。现存最早的《杜审言集》是宋刻一卷本,收诗四十三首。《全唐诗》所收亦此数,并按体裁编次,计有五言古体二,五律二十八,七律三,五言排律七,七绝三。
15. 杜常
唐末人。诗一首。
16. 杜建徽
杜建徽,字延光,新登人。随钱镠征伐,累立战功,官至丞相、中书令,封郧国公。诗一首。
17. 杜易简
杜易简,襄州襄阳人。九岁能属文,及长,博学有高名,姨兄岑文本推重之。登进士第,累转殿中侍御史。咸亨中,为考功员外郎,坐党裴行俭,左迁开州司马。集二十卷。存诗二首。
18. 杜正伦
杜正伦,相州洹水人。隋世重举秀才,天下不十人,而正伦与弟正玄、正藏俱擢第,一门三秀才,为当时称美。太宗召直秦府文学馆。贞观元年,以魏徵荐。擢兵部员外郎,累迁中书侍郎,兼太子左庶子,参典机密。显庆中,拜中书令,贬横州刺史。集十卷,今存诗二首。
19. 杜淹
杜淹,字执礼。隋时隐太山,文帝恶之,谪戍江表。秦王引为天策府曹参军,文学馆学士,侍宴,赋诗尤工,赐金钟。坐事流巂州。太宗召拜御史大夫,检校吏部尚书,参预朝政。诗三首。
20. 杜牧
杜牧(公元803-853年)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宰相杜佑之孙。大和二年进士,授宏文馆校书郎。多年在外地任幕僚,后历任监察御史,史馆修撰,膳部、比部、司勋员外郎,黄州、池州、睦州刺史等职,最终官至中书舍人。晚唐杰出诗人,尤以七言绝句著称。擅长文赋,其《阿房宫赋》为后世传诵。注重军事,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,还曾注释《孙子》。有《樊川文集》二十卷传世,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,其中诗四卷。又有宋人补编的《樊川外集》和《樊川别集》各一卷。《全唐诗》收杜牧诗八卷。